【待价而沽是什么意思】“待价而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罕》:“吾与点也。”后人引申为“待价而沽”,意指等待一个合适的价格才出售东西。现在多用来比喻等待有好的条件或机会才行动,常用于形容人才、商品或事物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或高价出售。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待价而沽 |
出处 | 《论语·子罕》 |
字面意思 | 等待合适的价格再卖出去 |
引申含义 | 等待有利的条件或机会才采取行动 |
常用对象 | 人才、商品、资源等 |
使用场合 | 描述一种谨慎、观望的态度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含义说明 |
人才招聘 | 他一直待价而沽,不愿轻易接受一份不理想的工作。 | 表示人才在等待更好的工作机会。 |
商品销售 | 这件古董一直待价而沽,没人愿意出高价。 | 指商品因价格过高而无人问津。 |
商业决策 | 公司目前待价而沽,等待市场回暖后再做投资。 | 表示企业选择观望,等待最佳时机。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静待时机、伺机而动、守株待兔 |
反义词 | 仓促行事、急于求成、见机行事 |
四、注意事项
1. “待价而沽”虽常用于描述积极等待机会,但若过度使用,也可能被理解为过于保守或缺乏主动性。
2. 在现代语境中,该成语更偏向于描述一种策略性等待,而非消极等待。
3. 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避免误解其本意。
总结
“待价而沽”原意是等待合适的价格出售物品,现多用于比喻人在等待更好的机会或条件。它既体现了谨慎和理智,也可能带有观望和犹豫的意味。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使用,以表达不同的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