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芙蓉的意思是什么】“出水芙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女子容貌清丽、姿态优雅,也比喻事物清新脱俗、自然纯美。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蕴。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出水芙蓉 |
拼音 | chū shuǐ fú róng |
词性 | 名词/形容词 |
本义 | 刚从水中出来的荷花,形容女子的美丽与纯洁 |
引申义 | 比喻事物清新自然、不加修饰的美 |
二、出处与典故
“出水芙蓉”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中,用以形容女子的美貌。后在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中也被广泛使用,如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强调自然之美胜过人工修饰。
三、常见用法
场景 | 示例 |
描述女性 | 她宛如出水芙蓉,气质清雅动人。 |
形容作品 | 这幅画作意境空灵,仿佛出水芙蓉般纯净。 |
赞美自然 | 山间溪水潺潺,岸边野花如出水芙蓉般绽放。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玉洁冰清、明艳动人、国色天香 |
反义词 | 雕梁画栋、浓妆艳抹、俗不可耐 |
五、文化意义
“出水芙蓉”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审美观念的体现。它强调的是自然、纯粹、未经雕琢的美,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真”与“美”的追求。在现代生活中,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用于赞美人或事物的自然之美。
六、总结
“出水芙蓉”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既可用于形容女子的美丽,也可用于描述事物的清新自然。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语言艺术中的瑰宝之一。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美感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