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是什么意思】“精神矍铄”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虽然年纪较大,但依然显得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这个词语多用于对老年人的赞美,表达对其健康状态和精神面貌的认可。
一、
“精神矍铄”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故虽老而未衰,精神矍铄。”原意是形容年老之人依然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如今,这一成语广泛用于描述人即使年岁增长,仍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活力。
该词强调的是人的精神状态,而非身体上的强壮。因此,它更多地用于形容心理和精神上的饱满与积极。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精神矍铄 |
拼音 | jīng shén jué shuò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 |
含义 | 形容人虽然年老,但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
用法 | 多用于对老年人的赞美,也可用于形容人精力充沛的状态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神采飞扬、老当益壮 |
反义词 | 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精神不振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的精神状态,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 |
示例句子 | 老张虽然七十多岁了,但精神矍铄,做事依然雷厉风行。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精神矍铄”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精神状态的赞赏,尤其是在描写老年人时,能够体现出尊重和敬佩之情。不过,也应注意语境,避免在不合适的情况下使用,以免造成误解。
总之,“精神矍铄”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也是一种对生命力和精神力量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