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枝大叶释义】“粗枝大叶”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不细致、马虎大意,或者对事情的处理过于简单、不注重细节。这个成语虽然字面看起来像是在描述树木的枝干,但实际使用中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
一、成语释义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立言之士,不务细行,而欲以粗枝大叶为美。”
- 字面意思:粗大的枝条和大叶子,比喻事物的主要部分或整体。
- 引申含义:指做事不细致、不深入,只关注表面或大局,忽视细节。
二、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具体表现 |
描述工作态度 | 某人做事总是“粗枝大叶”,结果常常出错。 |
批评他人行为 | 这个方案太“粗枝大叶”,缺乏具体细节。 |
自我反思 | 我以前做事太“粗枝大叶”,现在学会了更仔细。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草率从事、敷衍了事 |
反义词 | 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
四、常见误用
- 误用1:将“粗枝大叶”理解为“粗糙”或“不美观”。
实际上,“粗枝大叶”强调的是“不细致”而非“外观粗糙”。
- 误用2:用于形容事物本身,如“这棵树是粗枝大叶的”。
正确用法应是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而不是直接描述物体。
五、总结
“粗枝大叶”作为一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它提醒我们在做事时要注重细节,避免因粗心而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同时,也应注意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误解其含义。
成语 | 粗枝大叶 |
含义 | 做事不细致、马虎大意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用法 | 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草率从事 |
反义词 |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