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中偷闲释义】在古诗词中,“偷闲”是一个常见而富有深意的词语。它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或是面对世俗压力时的一种自我安慰与超脱。例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中有“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一句,其中“偷闲”一词尤为引人注目。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偷闲”的含义及其在诗句中的作用,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解析,并结合原文进行总结。
一、原文回顾
原句为:
>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之手,表达了诗人内心对闲适生活的满足感,以及外界对他行为的误解。他觉得自己的快乐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反而被误认为是在“偷闲”,像年轻人一样玩乐。
二、“偷闲”释义
词语 | 解释 | 用法 |
偷闲 | 指在忙碌中抽出一点空闲时间,或指故意找机会放松、休闲 | 多用于文言文中,带有轻微的贬义或自嘲意味 |
引申义 | 表达一种逃避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 在古诗中常与“闲情逸致”“悠然自得”等情感相联系 |
三、诗句分析
1. “时人不识余心乐”
这句意思是“当时的人不了解我内心的快乐”。诗人感到自己虽然身处闲适之中,但世人却不能理解他的心境,甚至可能误解他是在“偷闲”。
2. “将谓偷闲学少年”
“将谓”即“以为”,“学少年”则是模仿年轻人的行为。整句的意思是:“他们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那样偷闲享乐。”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并非真的在“偷闲”,而是他在享受生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而“偷闲”在这里更多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带有自嘲和反讽的意味。
四、总结
“偷闲”一词在古诗中常用来表达一种短暂的闲适状态,有时也带有自嘲或无奈的情绪。在“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中,“偷闲”并非真正的懒散,而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即使在他人看来是“偷闲”,他也从中获得了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
关键词 | 偷闲 |
释义 | 抽出时间休息,或借机放松,常带自嘲意味 |
诗句含义 | 诗人虽被误解为“偷闲”,实则内心充满快乐 |
作者态度 | 自得其乐,不被世俗看法所左右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压力的超越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偷闲”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抽空休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让我们看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偶尔“偷闲”也是一种智慧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