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旁若无人是什么意思】“旁若无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说话或做事时态度高傲、自视甚高,仿佛周围的人都不存在一样。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不尊重他人、目中无人的行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旁若无人 |
拼音 | páng ruò wú rén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哉!’乃赐之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后文略)” |
含义 | 形容人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好像周围没有人一样。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描写人物态度 |
感情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孤芳自赏 |
反义词 | 谦虚有礼、恭敬有加、虚心求教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他总是旁若无人地发表意见,从不考虑同事的感受。 |
学校生活 | 那个学生上课时旁若无人,不停地讲话,影响了课堂秩序。 |
社交场合 | 她在聚会上表现得旁若无人,完全不顾及别人的反应。 |
三、注意事项
1. 避免滥用:虽然“旁若无人”形象生动,但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以免造成误解。
2. 注意语气:该成语多用于批评,因此在正式场合或对他人评价时应谨慎使用。
3. 结合语境:成语的含义往往依赖于上下文,需结合具体情境来理解其准确含义。
四、总结
“旁若无人”是一个形象鲜明、意义明确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态度傲慢、不尊重他人。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