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楚水凄凉地全诗】一、
“巴山楚水凄凉地”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被贬谪至偏远之地时的孤寂与悲凉,展现了其内心的感慨与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该诗是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乐天)相会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关心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虽屡遭贬谪却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情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唐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二、诗句原文及赏析:
诗句 | 赏析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描写诗人长期被贬至巴蜀、楚地的荒凉之地,表达出孤独与无奈的情绪。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借用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以自然景象比喻人生境遇,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借酒抒怀、重振精神的决心。 |
三、创作背景简述:
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至巴州(今四川东部)、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前后长达二十三年。在这段漫长的贬谪岁月中,他并未沉沦,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这首诗正是他在与白居易相遇时,面对昔日好友的关怀与安慰,有感而发之作。
四、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全诗情感起伏跌宕,既有对过往的哀思,也有对未来的希望。
2. 语言凝练:用词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3. 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变化。
4. 典故运用:巧妙引用历史典故,增强诗意的深度与广度。
五、结语:
“巴山楚水凄凉地”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人生境遇的写照。它让我们看到一位诗人如何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在孤独中寻找希望。这首诗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