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裙荆钗是什么意思】“布裙荆钗”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女子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也多用于描述古代贫寒家庭的女子。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布裙”和“荆钗”,分别代表了简陋的服饰和朴素的发饰。
一、成语解析
成语 | 布裙荆钗 |
拼音 | bù qún jīng chāi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梁鸿传》 |
释义 | 形容女子生活简朴,不尚奢华;也指贫贱之妻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女性的节俭与谦逊 |
近义词 | 粗衣粝食、荆钗布裙 |
反义词 | 锦衣玉食、珠翠罗绮 |
二、出处与典故
“布裙荆钗”最早出自《后汉书·梁鸿传》。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的梁鸿与妻子孟光,二人虽家境贫寒,但夫妻恩爱,生活简朴。孟光常常穿着粗布衣服,戴着普通的木簪,过着清贫的生活。后人便以“布裙荆钗”来形容这种质朴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品德。
三、现代使用场景
在现代,“布裙荆钗”虽然不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或对古代女性形象的描写中,仍常被用来表现一种传统美德——安于清贫、不慕荣华。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
四、总结
“布裙荆钗”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既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也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坚韧与品格。它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形容女子生活简朴、不尚奢华 |
出处 | 《后汉书·梁鸿传》 |
象征 | 清贫、节俭、谦逊 |
现代意义 | 文化象征,体现传统美德 |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历史人物,可继续查阅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