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识礼的意思介绍】“知书识礼”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文化、懂礼仪、行为得体。这个词语结合了“知书”和“识礼”两个部分,分别强调了知识修养和道德礼仪的重要性。
“知书”指的是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阅读、理解书籍,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识礼”则指懂得社会礼仪、人情世故,能够遵守传统道德规范,举止文明。两者结合,体现了一个人在知识与品德方面的全面修养。
在古代,“知书识礼”是士人阶层的重要标准,被视为君子的必备品质。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概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在教育、职场、社交等方面,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礼仪修养依然是获得他人尊重和认可的重要因素。
知书识礼含义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知书识礼 |
拼音 | zhī shū shí lǐ |
含义 | 指一个人既有文化修养,又懂得礼仪规范,行为得体,品行端正。 |
来源 | 出自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士人或有教养的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有文化、有教养,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近义词 | 知书达理、文质彬彬、温文尔雅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粗鲁无礼、不知廉耻 |
现代意义 | 在当代社会,仍强调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礼仪修养,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
应用场景 | 教育、职场、社交、家庭等场合中,用于评价或描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
总的来说,“知书识礼”不仅是对个人素质的一种肯定,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人格完善的追求。在当今社会,保持这种品质有助于提升个人形象,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修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