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意思】“口若悬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说话非常流利、滔滔不绝,像河水一样不断流淌。这个成语常用来夸赞某人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口才,但也可能带有一点讽刺意味,表示说话过多或缺乏实质内容。
以下是对“口若悬河”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口若悬河 |
拼音 | kǒu ruò xuán hé |
出处 |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臣闻天下之大,足以容身,而口若悬河,不能自明。” |
释义 | 形容说话流利、滔滔不绝,像河水一样不断。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口才好,但有时也隐含话多、不切实际之意。 |
近义词 | 妙语连珠、能言善辩、舌战群儒 |
反义词 | 哑口无言、沉默寡言、笨嘴拙舌 |
二、使用场景
1. 赞美场合:如在演讲、辩论中,形容某人表达能力强。
2. 批评场合:有时也可用来批评一个人说话太多,缺乏重点。
3. 文学作品:常见于小说、剧本中,刻画人物性格。
三、例句参考
- 他在会议上口若悬河,赢得了不少听众的掌声。
- 虽然他口若悬河,但内容空洞,让人难以信服。
- 他的口若悬河让大家都感到惊讶,没想到他这么善于表达。
四、总结
“口若悬河”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语言的流畅和表达的丰富性。在日常生活中,它既可以是褒义词,也可以是贬义词,具体含义取决于语境。掌握这个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准确地理解他人话语中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