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望相关的成语】在中华文化中,"德"与"望"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与声望的重要标准。许多成语正是围绕“德”与“望”展开,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社会地位尊崇、受人敬仰。以下是一些与“德望”相关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及出处。
一、总结
“德望”常用于描述一个人不仅有良好的品德,而且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这类成语多出自古代文献或历史典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人格修养的重视。
二、德望相关的成语表
成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来源 |
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品德高尚,声望极高,常用于形容年长或有威望的人。 | 《后汉书·王符传》 |
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既有好的品德,又有才能。 | 《晋书·周顗传》 |
德隆望尊 | dé lóng wàng zūn | 品德崇高,声望尊贵。 |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
名德之士 | míng dé zhī shì | 有良好声誉和品德的人。 | 《左传·昭公十五年》 |
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形容人品格高尚,操守坚定。 | 《宋史·范仲淹传》 |
仁义道德 | rén yì dào dé | 仁爱、正义、道义和道德的总称。 | 《孟子·尽心上》 |
声望卓著 | shēng wàng zhuó zhù | 声誉和威望非常显著。 | 《清史稿·儒林传》 |
立德立言 | lì dé lì yán | 建立道德和树立言论,指人生的重大成就。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三、结语
“德望”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评价的重要标准。这些成语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体现了古人对“德”与“望”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文化精神,提升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