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鉧潭记原文及翻译】一、
《钴鉧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山水游记,属于“永州八记”之一。文章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钴鉧潭的自然景色,通过对潭水、石岸、树木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孤寂与对自然的热爱。
全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柳宗元“寓情于景”的写作特色。本文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散文,也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志趣的精神风貌。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溪。 | 钴鉧潭位于西山的西面,它原本是冉溪的一部分。 |
溪之南有居民,溪之北有竹林。 | 溪流的南边有居民,北边有竹林。 |
环水而居者,皆以渔为业。 | 围绕溪水居住的人,都以捕鱼为生。 |
余从州司马行于潭上,得异焉。 | 我随州司马来到潭边,发现这里景色奇特。 |
岸上多青石,大小相杂,如犬牙差互。 | 岸边有许多青色的石头,大小不一,像狗牙交错。 |
俯视潭中,空明澄澈,若无所见。 | 低头看潭中,清澈透明,仿佛什么也看不见。 |
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潭中有大约一百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靠。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阳光照到水面,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静止不动;忽然又迅速游走,来来往往。 |
似与游者相乐。 | 好像在和游人一同欢乐。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 | 于是我对这件事有所感慨:古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
今余观此潭,其状如器,故曰“钴鉧”。 | 现在我看这个潭,形状像器具,所以叫“钴鉧潭”。 |
盖自唐贞元间,因水之清而得名。 | 大概是从唐德宗贞元年间开始,因为水的清澈而得名。 |
余虽欲以文辞求胜,然不能尽其妙。 | 我虽然想用文辞来表现它的美,但无法完全表达它的精妙之处。 |
故作此文,以志其事。 | 所以写这篇文章,来记录这件事。 |
三、结语
《钴鉧潭记》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一种心境的表达。柳宗元在被贬谪的困境中,仍能从平凡的山水中发现美,体现了他超然脱俗的情怀。文章语言凝练,结构清晰,是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