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的原文及翻译】“巴山夜雨”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其中“巴山夜雨”更是成为后世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孤独、思念与无尽的等待。
一、原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翻译
原文 | 翻译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却不知道归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巴山的夜雨使秋天的池塘水位上涨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回头再谈起这巴山夜雨的时光 |
三、
《夜雨寄北》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景象,抒发了对远方亲人深深的牵挂。诗中“巴山夜雨”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唐诗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此外,“巴山夜雨”也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孤独、寂寥的心境,或是在外漂泊之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拓展说明
- 巴山:泛指四川一带的山地,古时多为交通不便之地,常有离别之感。
- 夜雨:夜晚的雨景,往往带有凄凉、静谧的氛围。
- 西窗烛:象征着温馨的家庭生活,是诗人对未来团聚的期盼。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夜雨寄北》 |
作者 | 李商隐 |
朝代 | 唐代 |
主题 | 思念、离别、期待 |
关键词 | 巴山夜雨、归期、西窗烛 |
意象 | 夜雨、秋池、烛光 |
情感 | 孤独、思念、希望 |
翻译重点 | 表达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对未来团聚的渴望 |
如需进一步了解李商隐的其他作品或唐代诗歌风格,可继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