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鹤续凫意思和来源是什么】“断鹤续凫”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比喻强行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结果反而弄巧成拙。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强行干预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行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断鹤续凫 |
拼音 | duàn hè xù fú |
含义 | 比喻强行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结果适得其反。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不当的干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 |
近义词 |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
反义词 | 因地制宜、顺其自然、量力而行 |
二、成语来源
“断鹤续凫”出自《庄子·骈拇》篇,原文如下:
> “夫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世之仁人,革食而饮,以待一朝之有,其可也;然则何谓之‘断鹤续凫’?”
这里的“断鹤续凫”原意是将鹤的长颈截断,给野鸭(凫)接上长颈,形容人为地破坏自然的和谐,强行改造事物,结果反而造成混乱。
后来,这一说法被引申为对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干预行为的讽刺。
三、成语使用示例
1. 他想让公司从传统模式转型为互联网模式,却忽视了员工的适应能力,简直是断鹤续凫。
2. 这种强行推行的政策,不顾实际情况,结果适得其反,真是断鹤续凫。
四、总结
“断鹤续凫”源自《庄子》,本意是讽刺人为破坏自然规律,强行改变事物本质的行为。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来批评那些不顾客观条件、强行干预的做法,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出处,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顺势而为”的智慧,避免因“断鹤续凫”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