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戈返日出处于哪里】“挥戈返日”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有决心、有毅力,能够扭转局势或改变命运。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其中提到:“羿射九日,落为沃焦;后羿之弓,能挽强而射远,于是有‘挥戈返日’之说。”不过,“挥戈返日”更广为人知的出处则来自《晋书·祖逖传》。
一、成语来源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挥戈返日 |
出处 | 《晋书·祖逖传》 |
典故背景 | 祖逖北伐时,曾有“击楫中流”的壮举,后人用“挥戈返日”来形容其志向高远、不畏艰难的精神。 |
含义 | 形容人有坚定意志,能扭转局势、改变命运。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扬人的决心与奋斗精神。 |
二、成语出处详解
“挥戈返日”这一说法虽然在《淮南子》中有类似描述,但真正将其作为成语广泛流传并赋予其象征意义的是《晋书·祖逖传》。祖逖是东晋时期的名将,曾立志北伐,收复中原。他在一次渡江时,击楫(即敲打船桨)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种豪情壮志被后人称为“挥戈返日”,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现代应用与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挥戈返日”已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人物的典故,更多地被用来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保持信念,努力拼搏。无论是个人成长、事业发展,还是国家建设,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全称 | 挥戈返日 |
出处 | 《晋书·祖逖传》 |
原意 | 比喻有决心、有毅力,能够扭转局面。 |
引申义 | 表达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现代使用 | 鼓励人们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信念。 |
相关典故 | 祖逖击楫中流、北伐立志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挥戈返日”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像古人一样,勇敢前行,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