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遁字的成语有哪些】“遁”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通常表示“逃走、躲避”的意思。在汉语中,“遁”常与其他字组合成成语,表达逃避现实、隐退或掩饰等含义。以下是一些带有“遁”字的常见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在汉语中,带有“遁”字的成语虽然不算特别多,但每一个都具有鲜明的含义,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逃避、隐退行为。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理解。
二、带“遁”字的成语一览表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遁世隐居 | 指远离尘世,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 《后汉书·王符传》 |
遁形藏迹 | 隐身藏踪,不被人发现 | 《三国志·魏书》 |
遁名匿迹 | 隐姓埋名,不露踪迹 | 《晋书·王导传》 |
以逸待劳 | 假装撤退,诱敌深入,等待时机 | 《孙子兵法》 |
逃遁无门 | 逃跑没有出路,陷入绝境 | 现代常用表达 |
藏形匿迹 | 隐藏身形,避免被发现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金蝉脱壳 | 用计逃脱,留下空壳迷惑敌人 | 《西游记》 |
蜂拥而至 | 众人像蜂一样涌来 | 现代常用表达 |
东躲西藏 | 到处躲藏,无法安身 | 现代常用表达 |
避重就轻 | 回避主要问题,只谈次要方面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三、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遁”字在某些成语中可能并非直接作为动词使用,而是作为名词或形容词出现,例如“遁辞”、“遁词”等,但在日常使用中,更常见的是“遁”作为动词,表示“逃走、逃避”。
此外,有些成语虽不直接包含“遁”字,但其含义与“遁”相近,如“避世”、“隐退”等,也可以作为扩展参考。
四、结语
“遁”字在成语中的使用,展现了汉语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对“带遁字的成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