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的意思是什么】“枯木逢春”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在看似无望、毫无生机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转机或希望。这个成语原本指的是干枯的树木在春天来临时重新长出新芽,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的再现。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枯木逢春 |
拼音 | kū mù féng chūn |
出处 | 《旧唐书·李泌传》:“譬如枯木逢春,虽未有花,已有生意。” |
本义 | 干枯的树木遇到春天,重新焕发生机。 |
引申义 | 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或绝处逢生。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在低谷后出现转机的情况。 |
情感色彩 | 积极向上,充满希望 |
二、用法举例
1. 个人经历:
他失业多年,生活陷入低谷,但后来通过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真可谓“枯木逢春”。
2. 企业状况:
这家曾经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逐渐恢复了活力,可以说是“枯木逢春”。
3. 自然现象:
山区的某棵老树早已枯死,但一场春雨过后,竟然从树根处长出了新芽,真是“枯木逢春”的奇迹。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东山再起、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
反义词 | 崩溃瓦解、江河日下、一蹶不振 |
四、总结
“枯木逢春”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有可能迎来新的曙光。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事业上,只要不放弃希望,就有可能迎来转机。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生命的韧性远超我们的想象,只要坚持,总有重获新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