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倒西歪是什么意思】“东倒西歪”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或物体在站立、行走时姿势不稳,左右摇晃,缺乏平衡。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醉酒后走路不稳、身体虚弱时的状态,也可以比喻做事不认真、态度不端正,或者局势混乱无序。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解释 |
东倒西歪 | 形容人或物站立不稳、左右摇晃,状态不稳定。多用于形容醉酒、虚弱、混乱等情况。 |
二、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醉酒状态 | 他喝得酩酊大醉,走起路来东倒西歪。 |
形容身体虚弱 | 病中的人走路东倒西歪,连站都站不稳。 |
比喻做事不专注 | 他在会议上东倒西歪,完全不在状态。 |
描述混乱局面 | 建筑工地一片混乱,材料东倒西歪地堆着。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左摇右晃、踉踉跄跄、歪歪扭扭 |
反义词 | 步履稳健、站如松、稳如泰山 |
四、文化背景与使用频率
“东倒西歪”属于日常口语表达,常见于影视剧、文学作品和日常对话中。它不仅用于描述身体状态,也常被引申为对行为或态度的批评,带有一定贬义色彩。在现代网络语言中,也常被用来调侃某些不稳重的表现。
五、总结
“东倒西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主要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状态不稳定、失去平衡的情况。无论是字面意义还是引申含义,都传达出一种混乱、无力或不专注的感觉。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内容,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