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闻达出处于哪里】“不求闻达出于哪里”这句话,常被人们用来表达一种淡泊名利、不追求声名显赫的态度。然而,这句话的出处却常常被误传或混淆。实际上,“不求闻达”一词最早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而“出于”则是后人对这句话的一种引申和误解。
一、原文出处解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原文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翻译 | 我原本是一个平民,在南阳种地,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扬名立万。 |
作者 | 陈寿(西晋史学家) |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不求闻达”是诸葛亮自述自己当时的生活态度,强调的是他并不急于成名,而是安于现状,等待时机。因此,“不求闻达”并非出自“出于”,而是出自“不求闻达于诸侯”。
二、常见误解与澄清
问题 | 解答 |
“不求闻达出于哪里”是否正确? | 不正确。这句话是错误的搭配,正确的应是“不求闻达于诸侯”。 |
“不求闻达”是否来自“出于”? | 否。这里的“出于”是后人对原句的误读或误用。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 | 因为“不求闻达于诸侯”中的“于”常被理解为“出于”,导致部分人将其误写为“出于”。 |
三、总结
“不求闻达”一词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指不追求名声显赫。但“出于”并不是该句的组成部分,而是后人对其的误读。因此,“不求闻达出于哪里”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正确的出处应为“不求闻达于诸侯”。
四、延伸思考
诸葛亮的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的谦逊与低调,也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战乱频繁,英雄辈出,但他选择隐居南阳,等待明主。这种“不求闻达”的态度,后来也被许多文人墨客引用,成为一种理想的人生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了解古文的准确出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与文化意义。避免对经典语句的误读,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