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入目出处于哪里】“不堪入目”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非常糟糕、令人难以忍受。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可能会好奇它的出处,想知道它最早是从哪里来的。
一、总结
“不堪入目”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杂纂》,但现代广泛使用的版本则源自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该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事物极其丑陋或低劣,让人无法直视。在日常生活中,它多用于描述视觉上的厌恶感,如画面、行为等。
二、出处对比表
成语 | 出处 | 作者/作品 | 时期 | 原文出处 | 含义 |
不堪入目 | 《杂纂》 | 李商隐 | 唐代 | “不堪入目”原为“不堪入目”,意指不值得一看 | 形容事物低劣、令人作呕 |
不堪入目 | 《警世通言》 | 冯梦龙 | 明代 | “不堪入目”被广泛引用,成为常用成语 | 描述视觉上令人不适的事物 |
三、补充说明
虽然“不堪入目”在《杂纂》中已有记载,但真正让它广为流传的是明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警世通言》中的运用。这说明成语的发展往往经历从古籍到通俗文学的演变过程。
此外,“不堪入目”虽然常用于视觉描写,但也可以引申为对行为、语言等方面的批评,表达强烈的不满和反感。
四、结语
“不堪入目”这一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也体现了汉语成语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传承。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使用和理解这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