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阅读理解】《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收录于《临川先生文集》中。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天才儿童因缺乏后天教育而最终沦为普通人的故事,揭示了“天赋”与“后天教育”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学习和培养的重要性。
一、文章
《伤仲永》讲述了金溪县一位名叫仲永的神童,自幼聪慧过人,能写诗作文,远近闻名。他的父亲为了谋利,带他四处表演,没有让他接受系统的教育。几年后,仲永的才华逐渐消失,最终沦为普通人。王安石对此感到惋惜,认为他之所以未能成才,是因为缺乏后天的学习和培养。
文章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思考,指出即使有天赋,若不加以培养,也难以成才。
二、阅读理解要点总结
问题 | 答案 |
1. 文章的作者是谁? | 王安石 |
2. 本文属于哪种文体? | 记叙文/寓言散文 |
3. “伤仲永”的“伤”字是什么意思? | 悲伤、惋惜 |
4. 仲永的才能表现在哪里? | 自幼聪慧,能作诗 |
5. 为什么仲永最终没有成才? | 父亲只顾谋利,未让他接受教育 |
6.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 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反对只靠天赋 |
7. “不使学”在文中指什么? | 不让仲永学习 |
8. 作者通过仲永的故事想表达什么观点? | 天赋虽好,但需后天培养 |
9. 文中提到“父利其然也”,说明什么? | 父亲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教育 |
10.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 要重视学习,不能依赖天赋 |
三、写作特色分析
- 语言简练:全文语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却富有感染力。
- 结构清晰:先叙述仲永的天才,再写其衰落,最后点明主题。
- 对比鲜明:通过仲永前后变化,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 寓意深刻:以小见大,引发读者对教育和人才发展的思考。
四、结语
《伤仲永》虽然篇幅不长,但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则关于天才少年的悲剧故事,更是一则关于教育与成长的警世寓言。文章提醒我们:天赋只是起点,真正的成功离不开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