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问答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

2025-08-09 03:38:17

问题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急!求解答,求不鸽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9 03:38:17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一、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强盛,欲以“易地”为名吞并魏国,魏王派唐雎出使秦国,面对秦王的威胁与挑衅,唐雎坚定立场,据理力争,最终维护了国家尊严和利益。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唐雎的机智与勇敢,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斗争。

全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也是研究战国时期政治与外交的重要资料。

二、原文要点整理

项目 内容
出处 《战国策·魏策四》
作者 不详(相传为刘向编订)
主人公 唐雎(魏国使者)
对手 秦王(嬴政)
背景 秦国强盛,欲以“易地”名义吞并魏国
核心事件 唐雎出使秦国,面对秦王威胁,据理力争,捍卫国家尊严
主题思想 坚持正义、维护国家尊严、不畏强权
文学特色 对话描写生动,语言精炼,人物形象鲜明
历史价值 反映战国时期外交斗争,展现士人精神

三、关键语句解析

1.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表现秦王的威势与威胁,暗示战争可能带来的惨烈后果。

2. “唐雎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唐雎以平民身份回应,显示其不惧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

3.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秦王态度转变,承认失败,侧面体现唐雎的智慧与胆识。

四、结语

《唐雎不辱使命》虽篇幅不长,但内容深刻,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充分体现了战国时期士人的气节与智慧。它不仅是语文学习中的经典文本,更是了解古代外交策略与文化精神的重要窗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