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之夭夭是什么意思】“逃之夭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遇到危险或不利情况时迅速逃跑,甚至带着某种不安或慌乱的情绪离开。这个成语带有贬义,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在面对问题时选择逃避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逃之夭夭 |
拼音 | táo zhī yāo yāo |
出处 | 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引申为“逃之夭夭”,表示逃跑。 |
释义 | 形容人在面临困境时仓皇逃跑,带有消极、不负责任的意味。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常带有讽刺意味。 |
近义词 | 逃窜、逃跑、溜之大吉 |
反义词 | 勇往直前、迎难而上、坚守阵地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工作场合 | 面对老板的批评,他选择了“逃之夭夭”,没有正面回应。 |
生活日常 | 考试不及格后,他“逃之夭夭”,不敢回家面对父母。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反派角色在关键时刻“逃之夭夭”,显得懦弱无能。 |
三、常见误区
1. 误用为褒义词:有些人误以为“逃之夭夭”是形容人机智灵活,其实它更偏向贬义。
2. 与“逃之夭夭”混淆:有人将“逃之夭夭”与“桃之夭夭”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含义完全不同。
3. 忽视语境:该成语多用于负面情境,若在正面语境中使用,容易引起误解。
四、总结
“逃之夭夭”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选择逃避的行为。虽然在某些语境下可以作为幽默表达,但在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中应谨慎使用。了解其准确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