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之一,属于般若类经典,相传为佛陀在灵山法会中对须菩提及众弟子所说。此经以“破相”为核心思想,强调一切现象皆为空性,不执著于任何形式或概念,最终达到无我、无相、无住的智慧境界。
一、
《金刚经》共26品,内容围绕“般若智慧”展开,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核心思想:
1. 空性思想:一切法皆无自性,不应执着。
2. 不住相布施:行善而不执著于善行。
3. 无我与无相:破除对自我和外相的执着。
4.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执著于任何境相。
5. 佛与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可成佛。
二、主要内容简表
品名 | 内容概要 | 核心思想 |
1. 法会因由分 | 佛陀与须菩提在祇树给孤独园说法 | 佛法当以清净心听闻 |
2. 善现启请分 | 须菩提请教如何修持 | 应发无上菩提心 |
3. 大乘正宗分 | 说明菩萨应如何修行 |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
4. 妙行无住分 | 强调布施不应执着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5. 离色离相分 | 破除对色相的执着 | 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6. 非说所说分 | 说明佛法不可言说 | 依法修行,不执文字 |
7. 无得无说分 | 佛无所得,亦无所说 | 一切法皆空 |
8. 离句偈分 | 破除对偈语的执着 | 一切语言皆非真实 |
9. 一相无相分 | 一切法皆无相 |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10. 庄严净土分 | 说明佛土庄严 | 佛土由心所感 |
11. 无为福胜分 | 无为功德胜于有为 | 无住布施更胜 |
12. 尊重正教分 | 说明佛法应受尊重 | 信受奉行,不生疑悔 |
13. 如法受持分 | 如何受持此经 | 心不执著,如实修行 |
14. 离一切诸相分 | 破除一切相 | 不应住于任何相 |
15. 持经功德分 | 受持读诵此经之功德 | 超越一切福德 |
16. 能净业障分 | 说明消除业障的方法 | 信心不逆,即能清净 |
17. 究竟无我分 | 说明无我的道理 |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18. 一体同观分 |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 众生与佛无别 |
19. 法界通化分 | 佛度众生无差别 | 一切法门皆可成佛 |
20. 离精微分 | 破除对细微之法的执着 | 一切法皆空 |
21. 非一非异分 | 说明诸法非一非异 | 一切法皆不执著 |
22. 见性成佛分 | 见性即可成佛 | 顿悟成佛之道 |
23. 同类相应分 | 佛与众生同类 | 众生皆可成佛 |
24. 持经功德分 | 再次强调受持此经之功德 | 超越一切世间福报 |
25. 化无所化分 | 佛不度众生 | 众生自度,佛不执度 |
26. 无依无住分 | 最终归于无依无住 | 一切法皆空,心无挂碍 |
三、结语
《金刚经》虽篇幅不长,但内容深奥,蕴含丰富的佛教哲理。它不仅是修行者修行的重要指导,也是理解佛教“空性”思想的关键经典。通过研读和实践《金刚经》,可以帮助人们放下执著,明心见性,达到解脱与觉悟的境界。